小孩要普教中學中文,但家長的普通話不夠好,如何幫忙溫默書?

什麼是普教中?在香港,有部份學校以普通話作為教授中文科的教學語言,而不是使用粵語。這就是普教中(普通話教學中文)。

為了加強與內地的聯繫及推廣普通話,教育部門自1998年起開始推動普教中,鼓勵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。目的是提升學生普通話的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,為未來與內地交流或工作做準備。

普教中主要應用於中文科(包括語文、閱讀和寫作),其他科目(如數學、科學等)通常仍以粵語或英語教學。至於實施學校,多數在小學階段開始實施,部分學校也延伸至中學。目前,香港並未強制所有學校實施普教中,而是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採用。部分學校選擇混合模式,根據學生能力和家長意願靈活調整。

普教中的優勢與挑戰

學生能更熟練掌握普通話,適應內地及國際場合的語言需求,提升學生在全球化環境下的語言競爭力。

但是,對以粵語為母語的學生來說,普通話的語音、語法和詞彙可能增加學習難度,尤其在閱讀和寫作方面。部分研究顯示,普教中對提升中文水平的效果因學生背景而異,未必全面優於粵語教學。部分家長擔心普教中會削弱粵語文化身份,或影響學生對中文的興趣。

普教中的實施情況

以下是有關香港小學和中學採取普教中(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)的最新統計和概況,根據香港教育局及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(SCOLAR)的調查(2015/16學年,覆蓋率約80%):

小學情況:

  • 約 16.4% 的小學在所有年級和班級全面採用普教中。

  • 另有 55.3% 的小學在部分年級或班級使用普教中。

  • 餘下 28.3% 的小學則全部使用粵語教學(CMIC)。

中學情況:

  • 約 2.5% 的中學在所有年級和班級全面採用普教中。

  • 另有 34.4% 的中學在部分年級或班級使用普教中。

  • 餘下 63.1% 的中學全部使用粵語教學。

小學採用普教中的比例明顯高於中學,這可能與小學生語言學習的靈活性較高、以及政策早期多針對小學推廣有關。中學因學術要求更高,特別是高年級準備公開考試(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,HKDSE),許多學校傾向維持粵語教學以確保學生理解和成績。

普教中不用怕,自助默書App教普通話發音

對於本地不少家長來說,要說標準的普通話其實不容易。

如果剛好孩子要中文默書,又不想小朋友學壞口音,亂了基礎。

家長可以試試現時的教學工具,利用科技幫小朋友溫習默寫。

DictationEasy 自助默書易除了支援英語和廣東話外,也能支援普通話發音。

只需要輸入中文字或句字,就能讓App朗讀出來。

小朋友自小聆聽標準發音,才不怕學壞口音。默寫時,更能聽得懂教師的讀字。

現在,DictationEasy已在蘋果App Store上架,免費下載。

Recent posts

【高效學習法】什麼是80/20法則?如何讓效率大幅增加?

【高效學習法】什麼是80/20法則?如何讓效率大幅增加?

80/20法則,也稱為帕累托原則(Pareto Principle),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·帕累托(Vilfredo Pareto)提出的。它指出,在許多情況下,80%的結果來自20%的原因或努力。換句話說,大部分成果(80%)通常由少數關鍵因素(20%)決定。這個原則廣泛應用於經濟、管理、時間管理和學習等領域。

【幼兒教育】小朋友鬧情緒,家長應該怎麼做?

【幼兒教育】小朋友鬧情緒,家長應該怎麼做?

有不少家長都遇過類似這樣的情況:孩子在商店或商場看到喜愛的玩具後,不斷要求買玩具,甚至是哭鬧起來,引起旁人的眼光。家長不想縱壞孩子,但又不想孩子繼續吵鬧影響到別人,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?其實,幼稚園孩子(約3-6歲)鬧情緒是很常見的行為,這是因為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完全發展。家長需要以耐心、理解和引導的方式應對,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,同時保持親子關係的和諧。下面會解說一下,一些通用的應對策略。

小一面試家長問題:說說你孩子的優點和缺點|該如何回答?

小一面試家長問題:說說你孩子的優點和缺點|該如何回答?

在小一面試中,學校問家長「小孩有什麼優點和缺點?」的目的是了解家長對孩子的認識、育兒理念以及家庭與學校價值觀是否契合。回答時應真誠、具體並展現對孩子的理解,同時避免過分誇張或負面印象。下面會說說,應該如何處理這類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