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學習壓力下的家長掙扎:做「佛系」家長還是虎爸虎媽?

很多家長心裡都有個拉鋸戰:不想孩子被學習壓得喘不過氣,卻又怕自己太過鬆懈,害孩子落後。看到別人家孩子補習班排滿、成績單亮眼,心裡就開始慌,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夠「積極」。這種矛盾心態像個旋渦,讓家長既想做「佛系」爸媽,又怕一不小心變成「虎爸虎媽」。你是不是也常在這兩種心情間搖擺,覺得怎麼做都不對?

學習不只求分數?

在亞洲,特別是香港,這種現象幾乎是社會常態。從幼稚園開始,家長就忙著為孩子報讀各種興趣班、補習班,甚至連暑假都塞滿「進階課程」。背後的推手,是整個社會對「成功」的狹窄定義:好成績、名校、穩定工作。這種氛圍讓家長壓力倍增,也讓孩子喘不過氣。

近年,香港不時傳出學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而發生悲劇,例如情緒崩潰,甚至更嚴重的後果。原因往往不只是學業本身,而是家長和社會無形中施加的期望,讓孩子覺得「不夠好」就等於失敗。當整個環境都在比拼成績,家長和孩子都被困在這場無止境的競賽中。

香港教育當局試圖改變過分強調分數的風氣,透過多項政策和措施,強調「全人發展」(whole-person development)和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。例如,鼓勵學校提供「其他學習經歷」(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, OLE),例如藝術、體育和社區服務。

由於香港社會根深蒂固的考試文化和家長的競爭心態,這些措施的成效有限。公開考試如香港中學文憑試(HKDSE)的成績依然是學校和學生排名的主要指標,家長和學校的競爭心態,以及補習文化的盛行,進一步削弱了改革的影響力。家長的矛盾心理(既想孩子輕鬆學習,又怕落後)也反映了這種社會氛圍與教育改革之間的張力。

家長可以怎麼做?

那麼,家長該怎麼做,才能跳出這種矛盾的困局?首先,試著重新定義「成功」。孩子的價值不只在成績單上,也在他們的快樂、好奇心和獨立思考能力。和孩子多聊聊,了解他們真正喜歡什麼,而不是一味追求「應該」學的東西。

其次,給孩子留點空白時間。不是每個下午都要補習,留時間讓他們玩、發呆,甚至犯錯,這對成長一樣重要。

最後,和其他家長多交流,找到志同道合的「盟友」。當你發現不是每個人都逼孩子讀到半夜,心裡的焦慮也會少一點。做家長不需要完美,給孩子一個輕鬆的環境,他們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路。

Recent posts

高效學習法|什麼是西蒙學習法?

高效學習法|什麼是西蒙學習法?

西蒙學習法(Simon Learning Method),又稱「錐形學習法」,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·西蒙(Herbert A. Simon)提出。該方法基於西蒙教授的理論:「對於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,只要真正肯下功夫,在6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。」 其核心理念是透過積極的學習動機、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持續的時間投入,集中精力快速掌握一門學科的關鍵知識

幼兒學中文|推介10本適合小孩子閱讀的中文書

幼兒學中文|推介10本適合小孩子閱讀的中文書

吸引小朋友閱讀、引起他們興趣的繪本,就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助手。以下是 10 本適合幼稚園(K3,5-6 歲)孩子閱讀的中文繪本推薦,這些繪本語言簡單(約 50-200 字,適合幼稚園生認字水平),主題積極,涵蓋友情、品格、想像力等。

小一面試|推介10本適合幼稚園孩子讀的英文書/英文繪本

小一面試|推介10本適合幼稚園孩子讀的英文書/英文繪本

閱讀英文書是其中一個提升幼兒英語水平的好方法,更能為小一面試中的英文問題環節做好準備。同時,也有一些面試可能需要孩子帶英文書出席,讓孩子通過介紹書的內容展示英語聽說讀能力。以下推介 10 本適合小一入學面試的英文繪本,專為幼稚園孩子設計,語言簡單、內容有趣,且易於孩子在面試中介紹。這些書在香港的書店或公共圖書館中都能夠找到,也適合 ESF 或直資學校的面試準備。